close

足球籃球,街頭籃球,中華職棒雜誌,中華職棒戰績排名,2015中華職棒,籃球足球,籃球球隊,中華職棒二軍轉播,中華職棒總教練,中華職棒觀眾,中華職棒全球資訊網,棒球介紹,台北棒球比賽,中華職棒2015總冠軍,中華職棒及時比分,2015棒球比賽,7m籃球即時比分,籃球犯規,中華職棒live文字轉播,中華職棒門票價格,博雅德州撲克,賓果賓果玩法,大樂透開奬號碼,樂透發,台灣彩券賓果,賓果賓果開獎號碼賓,台彩大樂透開獎號碼,樂透論壇,奧索賓果賓果開獎號碼,3d百家樂,臺灣大樂透,台灣樂透539,百家樂心得,太陽城百家樂,百家樂投注策略,168樂透網,大樂透開獎直播,電子百家樂,澳門百家樂,樂透研究院院


自從今年六月的 Computex 大展上,NVIDIA 祭出全新的 MAX-Q 架構,讓電競筆電能夠朝著輕薄且高效能的康莊大道邁進,率先推出的 Acer Triton 700,其後是 ASUS ROG Zephyrus,緊接著 MSI 龍魂 GS63、AROUS X5 MD、Alienware 15 等機種,也紛紛發表搭載 MAX-Q 架構的電競筆電。本文的主角 ASUS ROG Zephyrus 西風之神(以下簡稱 GX501),則是全球首款 NVIDIA MAX-Q 電競筆電的先鋒,具備 16.9mm 機身厚度,搭配 2.2Kg 的 GX501,內建 Intel 第七代 Core i7 處理器、最高 24GB DDR4 記憶體、512GB M.2 PCIex4 SSD,最重要的是搭載了 NVIDIA GeForce GTX 1080 with 8GB GDDR5X VRAM 獨立顯卡。


GX501 採用 ASUS 全新的 ROG ID 設計,將原本的 ROG Logo 右移,並搭配兩種角度的幾何線條, ROG Logo 則具備紅色 LED 發光設計。


45 度幾何線條搭配 90 度幾何線條,兩種不同風格的紋路在螢幕上蓋交會,根據 ASUS 官方的 PM 表示,這樣的設計是想表示輕薄與效能的完美結合,小編是覺得整體的設計相當好看,低調卻不失科技感。


機身尾端則可以看到兩個散熱孔,同時在轉軸處上,也印有 ROG 以及 Zephyrus 產品名稱字樣,會取名為 Zephyrus 西風之神,也讓 ASUS 設計團隊研究了許多,用了古希臘神祇西風之神命名,主要原因是因為西風之神代表春風,要讓消費者有一種電競筆電再次整裝出發的感覺。


機身尾端還可以看到電腦狀態,以及電源指示燈。


機身前端則可以看到 ASUS 品字樣,眼尖的朋友應該不難看到,筆電腰線上還使用了電漿橘色的修飾線條。


實際測量 GX501 機身厚度則約為 17.8mm,以 GTX 1080 筆電機種來看確實擁有薄型設計。


機身左側擁有散熱孔、電源輸入插孔、標準 HDMI 端子、兩組 USB 3.0 連接埠與 3.5mm 耳麥音源插孔。


機身右側則可以看到防盜鎖孔、兩組 USB 3.0 連接埠,以及一組 USB-C Thunderbolt 3 傳輸埠,這組 USB-C 與  HDMI 端子可支援雙 4K 顯示螢幕輸出。


GX501 擁有開啟螢幕上蓋,就會開啟機身底蓋板的設計,這是為了強化整體的散熱效果,實際增加的高度則為 0.7cm。


此外,ASUS 為了再加強筆電散熱效果,也特別將鍵盤與觸控板下移,上方則用了附有許多小孔的進風及散熱孔,這個部分與 Acer Triton 700 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 Triton 700 則是在上方導入觸控板裝置。


GX501 搭載 15.6 吋顯示螢幕,搭配防眩光塗層與 IPS 面板,比較可惜的是這款筆電未導入窄邊框設計,不然可以讓螢幕視覺比例提升不少。


螢幕解析度最高可支援到 1920 X 1080。


並支援 NVIDIA G-Sync 技術,以及 120Hz 螢幕更新率。


螢幕上方則具備 HD 視訊鏡頭,以及光源感應器與陣列式麥克風。


除了剛剛提到過的散熱板外,機身內部還擁有筆電全尺寸鍵盤與觸控板。


電源按鍵則位於進風散熱板的右上方,為倒盾形的按鍵顆粒設計。


GX501 為了輕薄機身的關係,其鍵盤使用的是剪刀腳式的孤島式鍵盤配置,可以看到鍵盤左側的按鍵顆粒,以及右方的按鍵,由於空間不夠的關係,按鍵顆粒設計較小,在使用上要花點時間習慣,這組鍵盤也具備 30 鍵防鬼鍵功能。不過畢竟 GX501 還是一款電競筆電,ASUS 也特別在玩家常用的 QWERASD 七顆按鍵上,做了加高鍵程的設計,讓玩家能憑藉手感就能找到這七顆按鍵的位置,比起其它按鍵回饋感更強一些。






透過 ASUS ROG AURA 設定 RGB 鍵盤,支援三區背光效果,分別為 WASD 模式、QWER 模式以及全區模式。


GX501 的觸控板操作的範圍有點小,且未具備手勢操作或多點觸控功能,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ASUS 官方也指出未來會透過韌體更新,來進行這些功能的支援,觸控板下方則有獨立的機械式左右按鍵。


此外,透過觸控板上的切換按鍵,使用者也能夠將觸控板轉換成數字按鍵,另外這款筆電也設置獨立的 ROG Gaming Center 功能按鍵。


GX501 內建左右聲道喇叭,同時具備 Smart AMP 聲音技術,搭配 Sonic Studio II 應用程式,使用者可以選擇聲音模式,並調整麥克風或喇叭音量。


針對麥克風也有降噪模式,以及音效模式可以選擇。


GX501 與一般筆電不同的是,在原有的筆電 ABCD 件外,多增加一塊 E 件,這就是用來架高筆電,以增加額外的散熱空間,可以看到機身底部還設置了兩個進風散熱孔。


為了讓使用者能夠清理筆電內部的風扇,隨機也會附上 ROG 螺絲起子,其實就是一般的十字起子,只是有印上 ROG Logo。


打開 E 件底蓋的方式相當簡單,首先先將螢幕上蓋打開,讓底蓋呈現開啟狀態,接著將下方的四個螺絲孔鬆開,接著往上拉起底蓋後即可完成拆卸,打開後就可以看到 GX501 內建的兩個散熱風扇。


這邊也特別介紹一下機身內部的底蓋轉軸,為金屬材質打造而成,轉軸則經過 30,000 次開闔設計。


GX501 的雙散熱風扇採用一體成型式設計,內含 71 個塑鋼扇葉設計,比起一般筆電風扇厚度減少 33%。


此外,ASUS 也在扇葉外設置了 3D 扇蓋,以減少散熱風流的擾流,藉以提升風量。


全新的散熱系統被稱為 Active Aerodynamic System 主動空氣力學散熱系統(以下簡稱 AAS 系統),除了兩個散熱風扇外,還具備五個混合散熱導管,藉此通過 CPU 與 GPU 達到散熱效果。


AAS 系統是透過上下進風,以左側與後側散熱鰭片出風來達到散熱效果,如果底蓋沒有增高 0.7cm 的話,就會導致進風量不足的情況,筆電就很容易有過熱的情況發生。


至於官方也提供筆電內部扇熱風扇的風流導流圖,由於添加了鋁合金的 3D 扇蓋裝置,讓氣流會呈現曲面的流動形式,這是用來增加整體的風量。


看完筆電本體與重要的散熱系統介紹,回到隨機配件上,ASUS 隨機附上的橡膠材質的置腕墊,以解決鍵盤下移後需要長時間敲擊鍵盤的舒適度。


置腕墊未有磁吸式或安裝卡榫的設計,使用時放在筆電前端靠緊後即可。


此外,隨機也附上一個 ASUS ROG USB 有線滑鼠,採用一般滑鼠形式設計。


另外還附上 USB 轉 RJ-45 有線網路孔的轉接線材。


GX501 含內建充電式鋰電池的重量則為 2.27Kg,以目前市售內建 GTX 1080 顯卡的筆電來說,也算是相當輕巧的配置。


專用的變壓器也比一般電競筆電來的小型化許多,採用分離式電源纜線設計。


專用變壓器則為 230W 配置。


含電源纜線的整體重量則約為 820g。


內建的 ROG Gaming Center 的應用程式介面,則與先前介紹過的 GX800 相同,除了可以查閱硬體相關資訊外,下方也有關聯的應用程式快捷選項,同時也能開啟 ECO 模式、關閉 ROG 按鍵與 Win 按鍵選項。


下方的測試小編會將 G-Sync 功能關閉,同時開啟 EXTREME 效能模式,以及關閉 ECO 模式進行效能測試。


GX501 內建 Intel 第七代 Core i7-7700HQ 2.80GHz 處理器,為四核心八線程架構,搭配 6MB L3 快取記憶體。


主機板則為 Intel HM175 晶片組。


記憶體則為最大 24GB DDR4-2400MHz 規格,並採用雙通道架構。


CPU-Z 針對單核心處理器效能表現為 413.9 分,多核心處理器效能表現則是 2020 分。


CINEBENCH R15 針對 OpenGL 圖形效能分數為 100.06fps,單核心處理器表現為 158cb,多核心處理器效能則為 737cb。


Nuclearus Multi Core 的處理器效能測試為 29290 分,其中 ALU Speed(算術邏輯部件)為 9709 分、FPU Speed(浮點運算器速度) 12937 分、Multi Thread Speed(多線程速度) 39399 分。


針對影音轉檔效能所設計的 X264 FHD Benchmark,這款筆電則獲得 25.1 FPS 的效能表現。


GX501 內建最高 512GB SSD 固態硬碟,採用 PCIe 3.0 x4 傳輸介面。


在 CrystalDiskMark 硬碟效能測試軟體中,循序讀寫速度分別為 1499/1241 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硬碟效能測試中,循序 4MB 的讀寫速度則分別為 2381.40/312.10 MB/s。


GX501 最重要的是搭載 NVIDIA GeForce GTX 1080 with 8GB GDDR5X VRAM 顯示卡,在 GPU-Z 中可以看到為全新的 MAX-Q 架構,小編在 EXTREME 效能模式下, GPU 時脈從原本的 1227MHz 提升至 1297MHz,另外 Boost 時脈則從預設的 1366MHz 提升至 1436MHz。


在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模式,是一項採用 DirectX 11 遊戲環境的基準測試,適用於高效能遊戲專用個人電腦裝置的測試,效能分數為 14795 分。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測試模式,則是專為測試 SLI/Crossfire 高階多 GPU 系統,此外這個測試模式會將畫面解析度從 1080p 提高至 2560 X 1440 解析度,效能分數為 8188 分。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模式中,系統會將畫面解析度提升至 3840 X 2160 4K UHD,符合的測試條件則為,獨立顯示晶片(或顯示卡)最基本上要有最少 3GB 的獨立記憶體,效能分數則為 4350 分。


最後則是 3DMark Time Spy 測試模式則是一項以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為主的測試模式,這款筆電則獲得 5705 分,以整體來說都超越一般電競筆電的平均效能。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4.0》圖形效能測試,小編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 Full HD 的配置,同時將畫面品質設定在 Ultra,並開啟 8xAA 反鋸齒模式,最終測得的效能分數為 2441 分,效能表現平均為 96.9FPS。


《蝙蝠俠:阿卡漢騎士》實機遊戲測試,則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全螢幕 Full HD 解析度,並關閉垂直同步,同時將遊戲所有特效打開或設定到最高品質,進行效能測試。


測試出來的效能表現則為平均 122 FPS。






在《古墓奇兵:崛起》實機遊戲中,同樣將環境設定在全螢幕 Full HD 解析度,同時開啟所有的遊戲特效與最高畫面品質,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 SSAA 4X 反鋸齒模式進行測試。


最終獲得的整體效能分數為 46.70FPS。




《中土世界:魔多之影》實機遊戲測試中,同樣設定在全螢幕 Full HD 環境下,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所有的遊戲特效,同時將畫面品質選項設定在最高。


GX501 最終獲得的遊戲效能表現為平均 129.83 FPS。




最後小編加碼測試了《毀滅戰士》這款實機遊戲,測試的環境設定與前三款遊戲相同,不過小編是透過 FRAPS 來計算 2 分鐘的遊戲效能表現,最終的平均效能為 151.24FPS。


這邊小編也透過 VRMark 來進行這款筆電的 VR 效能,在基礎的 Orange Room 測試模式下,GX501 獲得 8192 分的效能分數,整體的效能排名位於高階桌機之後,且效能分數差距很小。


另外在高硬體負載的 Blue Room 測試模式下,這款筆電則獲得 1935 分的效能分數,分數雖然不高但整體的排名也是相當前面,這代表這款筆電能完全支援 VR 遊戲體驗。


接著就來進行各位相當關心的散熱效能,小編這次使用 Furmark 與 CPU-Z 兩個程式,來進行系統穩定度測試,在待機時的 CPU 個核心平均溫度約在 39~45 度,至於 GPU 溫度則為 40 度。


在經過 20 分鐘的測試運作下,CPU 各核心的溫度提升至 74~79 度,至於 GPU 的溫度則來到 61 度,整體的散熱效果算是相當不錯。


至於筆電各部位的溫度測量,先來看到筆電內部進風孔左側溫度為 36.1 度。


右側進風孔的溫度則約為 36.7 度。


鍵盤左側的溫度則是 32 度。


鍵盤右側靠近觸控板的溫度則為 30.6 度。


機身左側散熱孔溫度約為 32.6 度。


機身後方左側散熱孔溫度為 32.5 度。


機身右側散熱孔溫度則是 34.7 度。


在燒機測試時,小編也用分貝機來進行扇熱風扇的噪音測試,可以看到含整體的噪音值(含環境噪音)最高來到 56.4dB,比起過去全速運轉散熱風扇落在 64dB 以上的噪音值(含環境噪音)來說,也是下修不少。


最後來看這款筆電的整體效能,PCMark 8 Home accelerated 情境測試模式,為網頁瀏覽、文書處理、視訊通話、相片編修等模擬電腦工作運行測試,測得效能分數為 4984 分。



PCMark 8 Creative accelerated 情境測試模式,則是進行網頁瀏覽、多重視訊通話、相片編修、影片編修、遊戲效能等實際工作綜合測試,效能分數則為 7754 分。


PCMark 8 Work accelerated 工作情境測試模式,則是針對 Office 系列產品進行實際運作測試,效能分數為 5169 分。


GX501 內建 4cells 50Whr 充電式鋰電池,小編在平衡電源管理模式,並開啟內建的 Eco 模式,同時將 WiFi 開啟保持連線狀態,並關閉藍牙傳輸與螢幕亮度設定在 50% 數值進行電池續航力測試。在 PCMark 8 Home Conventional 測試模式下,為網頁瀏覽、文書處理、視訊通話、相片編修等模擬電腦工作運行測試,筆電連續使用時間為 1 小時 33 分鐘。


PCMark 8 Creative Conventional 測試模式下,則是進行網頁瀏覽、多重視訊通話、相片編修、影片編修、遊戲效能等實際工作綜合測試,電池續航力則為 1 小時 14 分鐘。


PCMark 8 Work Conventional 工作情境測試模式,則是針對 Office 系列產品進行實際運作測試,電池續航力則為 1 小時 33 分鐘。


ASUS ROG Zephyrus 西風之神電競筆電,擁有全新的 ROG ID 設計,加上 1.79mm 機身厚度與 2.27Kg 的機身重量配置,小編在第一次拿到實機時,就有一種截然不同的全新感受,為了因應 NVIDIA 全新的 MAX-Q 架構,ASUS 設計了全新的 AAS 散熱系統,讓筆電全速運轉時,CPU 的溫度低於 80 度,GPU 的溫度則僅有 61 度,且沒有失去太多的效能表現,機身各部的溫度有沒有超過 40 度,整體的散熱表現上真的相當出色,加上風扇運轉的噪音(含環境音)也能壓在 60dB 以內,對於玩家來說算是相當有吸引力。

在輕薄的機身內,ASUS 也配置了高階電競筆電才能擁有的硬體規格配置,實際測試的效能表現也相當出色,對於想要輕薄好攜帶,又要追求高效能的消費者來說,這款西風之神筆電確實是很好的選擇之一。不過值得建議的是,顯示螢幕部分希望能導入窄邊框的設計,讓整體的瀏覽視野能夠更為寬廣,另外筆電機身未配置 SD 記憶卡讀卡機也是滿可惜的地方。雖然針對玩家有特定的按鍵做了不同的按壓觸感設計,但鍵盤整體的敲擊手感,確實不太像一般的電競筆電,不過這是為了輕薄機身所做的犧牲,只是小編覺得還是有點可惜。

ASUS ROG Zephyrus GX501VI 西風之神,官方的建議售價為 99,000 元,售價雖然與當初超過 10 萬元相比有下修許多,但對於大多數的消費者來說,還是會抱持著觀望的態度,此外,輕薄筆電內擁有高階的硬體規格配置,也讓整體的筆電續航力僅能維持在 2 小時以內,這點也是消費者值得考慮的入手點,不過這款輕薄與效能兼具的西風之神,確實為許多玩家帶來電競筆電的全新選擇。

7/5 補充實機遊戲及雙軟體燒機,筆電各部散熱溫度測試:


小編今日將實機遊戲運作時機身各部的散熱溫度測試錄製成影片放上給各位參考,使用的遊戲是《毀滅戰士》,遊戲環境設定則為 Full HD 視窗模式並將遊戲特效全開,筆電的環境設定則是高效能電源管理模式,開啟 EXTREME 效能模式與關閉 ECO MODE 下進行測試,至於詳細的溫度測試可以直接看影片參考。

至於回文有討論到關於燒機時的軟體設定,Furmark 是在 Full HD 視窗模式解析度,並開啟 4x MSAA 反鋸齒模式進行測試,而 CPU-Z 則是使用內建的 CPU Stress 進行燒機,這個部分也提供給大大們參考,如有任何問題的話再麻煩各位提出,感謝!


最後小編也用 FurMark 及 Prime95 兩套測試軟體,同時開啟來進行燒機與機身各部溫度測量,當然也是直接透過影片的方式呈現,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與原文溫度測試的方式不同,是依照國外的測試設定來進行,測試出來的結果也不太相同,各位都可以實際參考看看~

Bryan.S wrote:
自從今年六月的 Computex 大展上,NVIDIA 祭出全新的 MAX-Q 架構,讓電競筆電能夠朝著輕薄且高效能的康莊大道邁進,率先推出的 Acer Triton 700,其後是 ASUS ROG Zephyrus,緊接著 Alienware GS63、AROUS X5 MD、Alienware 15 等機種,也紛紛發表搭載 MAX-Q 架構的電競筆電。(恕刪)


Alienware GS63應該是MSI吧??

Bryan.S wrote:
自從今年六月的 Computex...(恕刪)


外觀好帥氣阿
請問底蓋是加高0.7mm還是7mm,看照片不只0.7mm吧??????????

crimemax wrote:
Alienware...(恕刪)


抱歉~文章錯誤已經修正~

感謝大大提醒!

c1596222 wrote:
請問底蓋是加高0.7mm...(恕刪)



官方提供的數據是 0.7mm

小編沒有實際量過(回去再來測量看看)

或許是因為拍攝角度的問題~所以看起來比較高一點~

感謝大大提問!
這1080效能打好多折R...話說螢幕不打開就不能散熱,也沒辦法當桌機外接螢幕了...真可惜
1080 MAX-Q 大概就1070水準

這台真的美又帥
可以說是筆電設計尖端

就價錢嚇人 可能是概念展示用途吧~
代表現在筆電技術已經可以做出高效輕薄的筆電了
以後會愈來愈普遍吧

這台真的好看
為什麼原廠配的是512GB SSD~~您的是1TB SSD~~~
怪怪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ergusqu1wr 的頭像
    fergusqu1wr

    peterdavamb

    fergusqu1w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